0
0
--- 最新消息 ---
新加坡傾向回收不禁塑 退役破壞袋該去哪?
塑膠製品在現代社會有著難以取代的地位,因為它能夠帶來安全便利衛生的使用體驗,甚至近年風行的網拍快遞袋,俗稱破壞袋的袋子還具有保護隱私的效果。不過由塑膠所衍伸出來的問題,近年來在各國都被廣泛討論,許多國家也都紛紛制定規則,希望能夠有效控管,而在東協各國當然也不例外。因為曾有研究報告指出來自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、印尼中國所產出的海洋垃圾,就占全球的60%,是十分驚人的數字。
正在東協國家製訂新規則的同時,新加坡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動作,這也讓國際環保團體開始注意到新加坡的針對此議題的動向。新加坡則表示,由於該國還在評估禁止使用塑膠袋的實際效益,以及全面禁止之後對於產業和社會的影響,這些評估目前仍在進行中,這也是新加坡目前尚未擬定規則的原因。
 
在2018年底,新加坡議會再討論相關議題時,曾有議員對於限塑政策提出質疑,認為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足以解決塑膠問題,反而會危害到健康及公共安全。另外也有環境部的專家指出,塑膠袋收費的做法偏向治標不治本,在仍有使用需由的狀況下,貿然禁止或者改用替代品,在評估過後得到的結論,都是這麼做未必會比較環保。
 
因此新加坡更傾向於打造零廢棄國家,並且希望在2030年時將整體回收比例拉高到70%。而這個願景將從兩方面著手進行。首先是預防廢棄物,由政府主動推行包裝協議,目的在於減少產品包裝,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,也鼓勵民眾購買有這類減塑認證產品,期望在2021年徹底執行,針對大型賣場或者百貨公司,也都必須提出廢棄物統計報告,確保政策的執行效率。
 
再來是推行國家級的回收機制,目的在於優化整體回收機制,這項機制含蓋民生以及商業廢棄物。在優化之後希望能夠降低回收門檻,近而提高回收比例。至於在商家方面,則將提供完善的指導手冊,並且提供獎勵機制來鼓勵符合回收規定的業者。
 
另外,新加坡政府希望針對塑膠製品進行改良,因為在過往的經驗發現,如裝載食物的塑膠製品,在回收過程當中,可能會汙染其它乾淨的回收料,降低回收品質,嚴重時甚至會讓整批回收料無法再度利用。因此更先進的塑膠材料,或者裝載方式都能夠提高回收商配合的意願。
 
由新加坡在塑膠議題的態度其實相當值得思考,部分國家或許迫於人民監督,或者環保團體所給予的壓力,就因此急急忙忙地訂定應對策略,卻忽略了一項政策的推行是會影響到相當多的層面,一定得要審慎評估甚至有通盤全面性的考慮過後,才提出解決方案。
畢竟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,所需要注意或者適合的方式也都不盡相同,如果只是單純參考他國法案修改,也有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執行狀況。
最後,不能否認的是塑膠製品,在現代社會當中仍有著不可取代的必要性,一昧地禁止就如同掩耳盜鈴,問題其實從來都沒有被解決,唯有通盤審慎考量過後的政策,才有可能真正帶來效果。